关闭→
当前位置:时髦窝>亲子知识>育儿宝典>关于婴儿的情绪我们要了解的有哪些

关于婴儿的情绪我们要了解的有哪些

时髦窝 人气:3.14W

关于孩子的情绪我们要了解的有哪些,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,孩子的成长决定了孩子的未来,培养的能力会影响孩子的一生,孩子的世界是很纯净的,下面小编分享关于孩子的情绪我们要了解的有哪些方法。

关于婴儿的情绪我们要了解的有哪些

婴儿的情绪我们要了解的有哪些1

宝宝一出生就有了情绪体验。喜怒哀惧是人的四个基本情绪,后来会衍生出很多种类的复杂情绪。几个月的宝宝的情绪表现是毫无掩饰的,他们把体验到的情绪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出来。这样的自然流露并不是一件坏事,更不是可耻的事,家长们无需在这时候教育孩子隐忍,而是给他们以足够的爱,让他们的情绪得以正确的处理。

婴儿最大的特点是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都极为迅速。早在新生儿时就有的最初的情绪反应,这时候的情绪状态主要决定于生理需求满足的情况和健康的情况。吃饱了、睡足了他就表现出愉快、安静,就有了肯定的情绪。相反当饥饿、瞌睡和身体不适时就会哭闹,出现消极不愉快的情绪。

有的妈妈在宝宝哭的时候总是不知所措,不管怎么做都安抚不了宝宝的情绪。这时候,耐心已经消耗殆尽,妈妈们便开始变成了勒令遏制宝宝哭泣的“凶妈妈”,甚至把宝宝丢在一边不管。这样是非常危险的。你的凶可能导致宝宝难以正常表达自己的情绪,而你的不管往往导致宝宝长大后变成心理不健全的缺爱孩子。

2~3个月的婴儿产生了和成人接触的需要,因而愉快或不愉快的情绪决定于是否有人跟他玩。如果有成人的陪伴,有人和他玩耍时,婴儿就会表现出全身的活动和笑出声,显露出非常愉快的情绪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儿童的情绪会逐渐复杂起来。

心理学家曾对500名婴儿进行观察,发现婴儿从满月到3个月末,即有欲求、喜悦、厌恶、愤怒、惊骇和烦闷6种情绪反应。微笑是身体处于舒适状态的生理反应,婴儿的微笑也具有社会性,会影响成年人,可以密切与母亲的关系,母婴不断地强化这种应答,从中获得满足,这也是婴儿的心理需求。

周岁以后的孩子,在情绪上较为成熟,开始深度与他人交往、喜欢探索周围的环境,已经知道母亲不会丢弃他,不再害怕离开母亲,对新事物有“探求欲”。这时母亲就可适时地鼓励孩子交往,接触社会,不要对孩子的探索行为设置人为地障碍,既要满足孩子的亲子依恋情感,又切忌娇惯和溺爱。

婴儿期的情绪,将直接影响孩子的未来的心理和智力发育。如果稍有疏忽,就可能会使孩子发育成一个退缩型、冷漠型、孤僻型或焦虑型的儿童,长大以后情绪不稳定,性格懦弱,缺少自信心,适应性差。只有认真注意婴儿的情绪,给予正确的引导、教育,孩子的心智才会健康、顺利地发育。

正确对待宝宝的情绪,我们首先要察觉孩子的情绪。很多孩子在遇到事情的时候,常常不知道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。尤其是宝宝还没有学会说话的时候,哭,往往是他们表达不满的最常用方法。但是情绪往往隐藏着丰富的含义,同样的情绪表现在不同情况下表达的内容或许完全不同。父母们要仔细体察孩子情绪背后的原因,才能抓住情绪表达的本质。

理解孩子的情绪。即使是不懂事的孩子,他们的情绪也是有理由的。我们不妨放下自己的家长架子,仔细观察并了解孩子发生了什么——饿了吗?尿裤子了吗?躺久了不舒服吗?热或冷了吗?一个人无聊了吗?没睡醒吗?或者只是想妈妈了……宝宝情绪不好,其实有千万种原因。妈妈往往是最懂自己宝宝的,如果妈妈们都不理解自己的孩子,那他们该有多无助!所以,觉察和理解宝宝的情绪是处理他们这些情绪的基本前提。

其次,要帮助宝宝认识到自己的情绪。通过简单的'语言和动作,让孩子意识到每种感觉的区别,这样就会渐渐让他们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不同的意思。比如孩子饿了,可以拍打着宝宝的肚子,说“饿了”,然后伴随以食物给予,这样以后孩子饿了就会慢慢学会拍打肚子的动作,或者是寻找食物。

家长们要有一定的敏感度,并及时处理这些幼小生命的小情绪。快乐的时候,和他一起快乐;悲伤的时候,给他们最大的关怀。比如孩子没睡醒,可以遮住宝宝的眼睛,轻轻摇晃身体,用最温柔的声音和动作来表达你的理解和心疼。

因此,要尽可能给婴儿提供声音、形象、颜色、气味等各种刺激。系统地给予婴儿逐渐增强的刺激,便可培育出接受能力极强且相当敏锐的感觉来。视、听、触觉和模仿是小婴儿的主要行为能力。在家中小宝宝和父母等交往也是通过这些能力来表现和发展的,这些特点又是他出生后各种能力继续发育的基础。

婴儿的情绪我们要了解的有哪些2

相信很多家长也有这样的感受,孩子前一秒还在笑呵呵地玩,下一秒可能就开始大哭大闹了。

其实,这是因为孩子大脑中控制自动反应的皮层还没有发育成熟,他们还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。

再加上语言表达能力有限,哭和笑就成了他们最常用的情绪表达方式,开心时大笑,生气、难过时大哭。

3岁以前,家庭是孩子主要的生活环境,家庭成员是他们接触最多的人,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方式、情绪、说话时的语调等都会影响孩子。

面对孩子的不同情绪和表现,家长不仅要正确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,还要教孩子接纳自己的不同情绪,给予他们积极的回应和引导。

面对喜悦,给孩子积极的回应

我们都知道,还不能流利表达自己想法的孩子,会用笑和手舞足蹈来表达自己的开心和兴奋。

比如,当他们看到下班回来的爸爸妈妈时,拿到自己喜欢的玩具时,都会兴奋起来。

面对孩子的积极情绪,家长要学会进入他们的世界,和Ta一同感受喜悦、分享快乐,这样,孩子会发现喜悦的价值,获得极大的满足感。

面对悲伤,与孩子共情

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,他们会逐渐具有感受悲伤的能力,可能会因为听到的某个故事或经历的某件事情感到难过、情绪低落,有的孩子还会忍不住大哭。

每当这时,总有许多家长会这样安慰孩子:没事的,这没什么大不了的……

其实,孩子表现出来的悲伤情绪也代表着孩子开始具备同理心。

这时候,爸爸妈妈不要着急去打断孩子的悲伤情绪,而是应该与孩子共情,让孩子可以尽情宣泄自己的情绪,并告诉孩子:我知道你现在很难过,我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。

当孩子难过、悲伤时,给Ta拥抱、安抚,也给他们充足的时间来接受事实,这才是更好的选择。

面对恐惧,给孩子安全感

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害怕的事物,尤其是在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人时,他们可能会更加紧张。

孩子经常表现出害怕和恐惧,本质上可能是因为缺乏安全感、不自信。

家长不要因此就给孩子贴上“胆小”的标签,因为这会让孩子更难克服恐惧心理。

当孩子对某件事情产生恐惧时,家长要做的就是理解Ta的恐惧,向Ta表达爱和鼓励,给Ta足够的安全感。

另外,在日常生活中,家长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,帮助他们正确面对恐惧、建立自信心。这样,孩子才能更好地面对环境中的压力与不确定性。

面对愤怒,向孩子传递平和

由于孩子发育还不成熟,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、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还有限,于是经常会用哭闹、发脾气来表达自己的愤怒,甚至有些孩子在愤怒的同时还伴随着攻击性行为。

许多家长在这时候会火冒三丈,用更高的声调或者惩罚压制住孩子的愤怒,但等到下一次的时候,孩子还是会用这样的方式来发泄情绪。

当孩子发脾气时,家长要先控制自己,向孩子传递平和的情绪。

比如孩子因为没有自己穿好袜子着急生气时,妈妈可以跟Ta说:妈妈知道你因为没有做好感到着急,但这很正常,我们可以再试一下,如果你需要帮助,可以告诉妈妈。

平和的沟通方式不仅能够疏解孩子当下的愤怒,还能让孩子学会处理负面情绪的方法。

情绪是自然的体验和感受,没有对错之分,家长要注意引导孩子认识情绪,及时疏导负面情绪,培养积极情绪。

TAG标签:#婴儿 #